更新时间: • 行业资讯•发布:2024-06-01•浏览次数:
新兴生产力不只带动产业创新,也为就业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。随着新技术的突破,一大批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曾经,港口工人们驾驶大卡车运输集装箱。如今,智慧港口的建设让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井然有序地穿梭往来。
谁在指挥它们?谁让它们变得越来越聪明高效?答案是“智慧码头”的系统优化师。
在天津港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,货轮靠港后,长达15.6米的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便忙碌起来。
在智控中心,装卸操作、车辆调度等指令通过键盘和按钮精准传达到码头。系统优化师范春奇全神贯注地盯着三个屏幕。
左边的屏幕显示码头调度指令,右边是现场监控的实时画面,中间是智能水平运输系统,显示着所有车辆的运行轨迹。
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系统优化师范春奇本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,硕士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。2021年,码头刚刚建成时,他成为第一批系统优化师。
这个岗位是一个全新工种,全球没有可借鉴的经验。港口的全面智能化刚刚起步,系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,才能提升作业效率。
天津港建设了全球首个“智慧零碳”码头,北疆港区的“智慧码头”采用自动化作业,货物从装卸、转运到堆放,全部通过人工智能实现。
作为全球首个“智慧零碳”码头,这个码头每年吞吐量高达200万标箱。堆场和货轮之间有92个承担运输任务的智能机器人,它们通过激光雷达和5G技术实现转弯、减速、避让,每趟都会与周边设备进行上百次信息交互。
面对上百次的信息交互,机器人和设备之间如何无障碍沟通?系统优化师范春奇以为自己有人工智能基础,做这项工作没问题。
但实践中他才发现,大数据协同牵一发而动全身。要优化运输系统,让无人驾驶机器人运输更顺畅,需要对码头各环节的生产流程非常熟悉。
为此,范春奇花了半年多时间到各个班组了解生产调度的每个环节,学习岸桥对位、吊机抓箱等业务知识。
他和同事们不断优化运行路径,让车辆各行其道。后来,他们发现跟车距离是一个难点。
范春奇和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多次沟通,分析车辆的转弯半径和斜行角度。在一次远程测试中,由于程序的一个小符号错误,两辆机器人发生了碰撞。
经过近百次数据采集和试错修正,系统优化师们对运输机器人的直行、超车、直角转弯、U行掉头等操作不断测试,从大量数据中寻找新算法,逐渐将跟车距离从原来的12米缩短到6米。
新型岗位赋能“智慧码头”
“现代哥本哈根”号集装箱船入港,7000多个集装箱在37小时内顺利完成作业,创下了每小时平均装卸203箱的效率新高,在停靠的10座海内外港口中遥遥领先。
天津港“智慧码头”除了系统优化师,还引入了远程装卸操控员等新型岗位。
2023年,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5万标箱,传统自动化码头的集装箱倒运环节比重下降了50%。
范春奇表示,随着“智慧港口”建设深入推进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,应注重创新系统优化方法,形成新的生产力,为“智慧港口”建设注入更多活力。
(央视网)相关文章推荐阅读: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,快速的解决了问题,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
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,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,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,什么问题,然后我就让他修了,修理的很好,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
师傅服务态度很好,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,维修很专业,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,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
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,很仔细很认真,工作态度端正,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
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,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,师傅态度做事不错
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,都拥有专业的培训,服务质量好,态度满意,价格合理
收费合理,师傅上门准时。态度挺好
找了师傅上门,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,换了一下,半个小时就修好了,很专业
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,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,换了显示面板、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。
已修好,师傅服务周到,态度很好